_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知识
我在另一篇博文里写了关于教育问题的一些东西,而 “知识和文化”这个话题原本是它其中的一部分。在那篇博文里我大致是由教育联想到人才的陪养,由人才的话题又牵扯到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文化的,怎么样的人才只能算是知识的,最后从这些疑问中归结出了“文化” 这个本质问题。不过教育是一个相当实际的事情,似乎是一个让所有人都看得见摸得着,和自身紧密相关的俗务,而所谓的文化这类的概念就显得太过抽象了,仿佛是种可有可无又无关痛痒的东西,所以把它们两者硬生生的联系起来似乎有些困难,看上去它们怎么都不象是能在一个锅里煮出来的东西。为了避免比此夹生,索性我就文化这个概念单独抽出来另起炉灶了,尽管这样简单的分开使得两篇博文的结构都很单一,看上去缺少了我所梦想的那种天马行空的大家气势,但为了能更清楚的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东西,也就只好委屈自己的伟大理想了。文化这个词是个用途相当宽范而且滥用程度也相当高的一个词汇,大多数人应该都听到或看到过“豆腐文化”,“ 孝德文化” 之类的东西吧,其实那无非就是把饮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概念分解了,再层层的添脂加粉而矣。另外什么茶文化.羌绣文化. 田间文化.地头文化等等,无一不是这种现象的翻印,就好象是把一个石瘤比作是文化,那么剥开石瘤,它的仔儿也都统统文化了一样。其中有些地方的确是概念混淆或夹杂了过多过乱的定语,但也有些是为了某种利益而故弄悬虚,是些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不过这些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概念混淆了一些,其负作用也无非是使所谓的文化显得更为神密一些,和我们大家伙也没什么大关系,可另外一种现象就值得人们思考了,这就是“文化” 这个词和其它词汇的混杂使用所产生的一些认识混乱,比如人们常常把知识直接当成文化使用,而文化又往往和素质.教养以及文明.精英之类的词汇隐形的挂上了钩,有一定知识和文凭的人,有一定官职或所谓的精英们往往热中于自诩为文化人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其中似乎存在着一个因果关系的链条,仿佛有了知识就意味着有了文化,而有了文化当然就表示着比较高尚,比较有教养或道德之类的品质。然而知识真的能等同于文化和个人素质吗?那么这种含糊的理解又怎么去解释当前社会整体的无底限呢?为什么贪腐和下作的往往也就是这些所谓有文化有教养的人呢?
其实这些也并不是我关注的实质,人是需要自信的,不论是他人的嘉许或是自我的认定都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由于我是由教育才联想到这个话题上的,所以我更关注的是这些概念的混用在教育上的影响。由于这些概念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大致上相似,或者感觉上相互因果,所以这就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让我们的教育唯知识. 唯科学,认为拥有了知识就涵盖了一切,从而完全忽视了人的内在修养的培育。大家都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人们的物欲横流,而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知识加上无修养会等同于什么呢?
为了准确把握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也为了理清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我特意的翻了翻辞海及其它一些词典,也在网上“摆渡” 了一下相关的词条。但搜查了一圈儿后发现这些解释对人的认知帮助都不大,首先,内涵过于丰富的概念用定义的方式解释本身就存在着困难,因为它自身就包涵了一个矛盾-----定义的性质是即要精准确切同时又要确凿简炼,这势必造成用概念去解释概念,从而使得人没完没了的对概念层层的追溯,比如,要了解文化这个概念就要了解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而意识形态又会牵扯出更为复杂的上层建筑等哲学概念,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讲是不是应该先学一遍西方哲学再来认识文化呢。其次,就算这种追溯终于得出了点儿结果,那么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在人的头脑中是否就会顺理成章的自己排序了呢。怀着一点点失望我又“摆渡” 了一下关于“文化” 之类的文章,找到了一些比较知名的文人写的关于文化方面的文字,但结果是令我更为大失所望,我发现文人感性的思维方式只适合用来抒发情感,或更直白的说更适合用来骗人,就是不太适合用于谈正事儿,一但谈到正经的话题,他们那种排山倒海.叠加事物的叙述方式和故弄悬虚的文字手法,往往让人一头雾水,很容易使我对自己的智力产生怀疑,所以我决定试着自己去认识分析这些概念。
按辞海的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 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 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个回答几乎是建立了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内无所不包的体系了,但读后又感觉它又好像什么也没说,让人似乎膜膜糊糊的理解了,但仔细想想还是感觉一团遭。那么下面我就把它细细的划分一下。
提到文化, 我首先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人” 这个概念,试想离开人, 文化还具备它应有的意义吗?当然也有人曾庄重的提醒过,“不要傲慢的认为文化只属于人类社会”。 的确,文化不单单只属于人类社会,是凡能够结成社会组织的动物群体都可以产生文化现象,比如蚂蚁群. 狼群等就有它们自已的组织,也产生了规则.行为规范之类的现象。不过很难想像一只狼会拿起笔来描述,或一群蚂议围坐在一起来讨论文化。 也许未来有那么一天这种场景是会出现的,但只就当前来讲,能够使用语言文字,而且是用思维的方式来探讨文化的还只有我们人类自身。那么从这一点上首先暂时界定了文化的人类属性,所以我就先从这个属性开始谈起。
(一)文化附着于人类个体上的必然属性
提到人,首先让我想到的是人的“生老病死”, 这是每个人都要实实在在经历的轨迹,不论你生的美与丑,一生中富贵或贫穷,经历是辉煌伟大还是暗淡渺小,谁都永远无法逃避这生老病死的宿命。就像佛教最本根的源头的中,人生的八种痛苦中就包括着这四种生老病死之苦。然而这和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看上去怎么谈的似乎是人生啊,而且还带有着一些感慨的成分。的确,这说的就是人生,不过在此可不是单单只为了抒情。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动物,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至于这种创造力从何而来则是另外的话题,在此不能做深究。那么即然有了人具有创造力的这个前题,那创造力加上人生必然的轨迹会等于什么呢?这正如同想像力加上音符就会产生音乐一样,人的创造力和人固有的属性两者共同的作用力下就必定要产生文化现象。比如生和死,直接处成生育习俗和丧藏习俗的形成,虽然这些习俗的成因和与之关联的因素要复杂得多,但生和死是其中最本质的因素。同理,生老病死共同的原因产生家庭伦理,病与死催生医药的产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文化现象是附属于人生的,所以我才称之为:“文化附着于个体的必然属性”。( 以下简称为必然属性)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附着于个体并不是说文化现象的产生就是个体行为,而只是说明个体具备生成文化的能力,文化的产生是无数个个体合力的结果,它即是个体的,更是整体的,所以这里所说的个体即是整体,整体也涵盖着个体。还有一点也需要说明一下,我在“必然属性”里谈到的各类属性,都是文化现象产生的最本质最直接的原因,它也许不是文化形成中最重要的因素和环节,但却是最不可或缺的本质,如果忽略了这些本质,那么一切就是空的,所谓的文化也就无从谈起了。就像人有了病才有了医疗的要求一样,有了医疗要求才会相应的产生医疗技术,医疗设备以及药物应用等等。这种情形类似于《道德经》中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当然,我这里只是做个比方,这两者所说的问题有着总体与局部的差别,层次上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但道理是有相似性的,本质就是一,由一而衍生了其它,如果没有了一,那么也就回归了道,也就是所说的空了。所以我在这一节里一直要强调的是产生文化现象的最本质因素,只谈到能够产生为止,而不去问或尽量少的谈到产生的具体过程和产生后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因此整个“必然属性” 这一节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潜在或盟发的形式。
上面谈到的“生老病死” 是很多人想尽办法要去超脱或极力逃脱的事情,过去的中国人炼丹吃药追求去病强身. 长生不老,或者像中世纪的西方人那样觉得此生无望而虔诚的追求彼岸的天国理想,虽然方式恰好相反,但都有些逃避的意味。而接下来要谈的“衣食住行” 则显得要轻松些,虽然绝大多数人为此一生劳苦. 辛勤忙碌,但能够作到乐此不疲的人更不在少数,它也同时成为人们活下去的基本动力,因为哪怕最简单的温饱,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福”。当然这种所谓的“福” 是需要换位思考的。
“衣.食.住.行” 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那么与之相关的,比如穿什么样的衣服更保暖美观,什么样的服装适合劳动或作战,什么样的服饰能显示等级差别等等就相应的产生了服饰文化。另外人们耕种什么,吃些什么,用什么方法把食物做热,用什么用具来吃等便形成了饮食文化。至于住和行也是同理,不论我们是步行,是骑马架车,还是现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管人们是住在树上,或更进步一些用树枝石块围个圈子搭上茅草,还是发展到我们现在用木材用水泥或其它材料建筑的房屋,不论繁与简,这都是人们无法离开的。
当然,这些只是直线的表述,远不够说明其相关应用之广泛程度的。其实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物质创造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围绕着“衣食住行” 而展开的。那些古老的.直接的联系就不提了,就拿现今社会的,窄一看上去与此不搭界的事物说起吧。你说发电厂与衣食住行有关吗?当然有了,我们用电做饭,用电熨斗熨衣服,用空调取冷取暖,而没有发电厂电又从哪来……这类事物实在太多了,真的无法一一列举,甚至航空母舰与此都有关,没有它,人在太空上“行” 是行不成的。在我能够想到的物质应用中与之无关或关联不大的,只有文化教育用具,战争工具,祭祀用品,娱乐用品。比如书本纸张,书写用具,刀矛枪炮……。但即使是这些,如果硬要往上联系也一样成立。战争为什么?物质利益也是其中原因的重要部分,而且战争中除了武器之外又有哪一样与衣食住行无关呢,坦克飞机用来“行”, 行军帐篷用来住……。还有祭祀用品,虽然和人的衣食住行没什么关系,但跟鬼的有关系,鬼又是人的延伸……
页:
[1]